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频道>课题研究>详细内容

基于项目学习的幼儿园大班案例研究 ——以《“泥”趣》项目为例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丁亚文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0 14:41:03 浏览次数: 【字体:

基于项目学习的幼儿园大班案例研究

——“泥”趣项目为例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丁亚文

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项目学习也成了当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项目课程是指幼儿园及项目课程注重在做中去学习、团体讨论、知识与经验的总结与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孩子学习和探索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关键词:项目学习;户外游戏;泥

 

引言

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它能够为幼儿提供非常丰富的自然材料使其充分直观地感受和探索大自然的一切事物每每散步和孩子们途经泥水塘他们便常常会问起:“老师,这边的水池是干什么的”“老师,我可以去玩水吗”“老师,哥哥姐姐们在玩什么呀”今年知道我们要去玩泥水塘时,孩子们可高兴坏了,每天都在期待,泥水塘里有什么?泥水塘里玩什么?泥水塘也因此成为孩子们关注的话题。

于是我们开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泥水塘的环境和材料,一起了解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一起讨论泥水塘玩什么、怎么玩。经过几次的尝试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初步确定了泥水塘的游戏内容:欢乐水池、泥巴工坊和泡泡小镇。

 

我们的故事

关于泥水塘我们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欢乐水池中,孩子们从学习独立穿、脱连体皮裤,到自由寻找各种材料和工具快乐玩水、引水、建造水坝、制作小船以及探索有关的秘密等;泡泡小镇的孩子们,从探索泡泡的秘密,到利用玩具、吸管、树叶、树枝等材料自制泡泡器吹泡泡,探索双人合作吹泡泡,再到探究泡泡实验,绘制泡泡画等,游戏内容不断丰富,游戏经验不断提升。除此以外,泥巴工坊的故事也非常精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

(一)失败的初体验

在我们成人的童年记忆中,玩泥巴是一件快乐又简单的事但是孩子们第一次玩泥巴却以失败告终,于是我们开始了和孩子们的第一次泥巴大讨论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表达着自己对泥巴的感受有的说:泥巴好脏呀,我不敢玩泥巴;有的问:老师泥巴怎么玩呀?有的说:看,我用模具压出了一个城堡!(可是近看,就是一团看不出棱角的泥巴团,在瓦片上桌子上零零散散地堆着······没多久,泥巴团就被边缘的水渍冲散了)有的嫌弃地说:咦,泥太烂了,都黏在手上脏死了……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教育内容成为一个联系的整体即让幼儿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但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天然的泥巴逐渐被橡皮泥轻粘土等人工泥所代替孩子们接触泥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所以在第一次探索泥巴时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应——胆怯新奇嫌弃激动······《指南中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孩子们逐渐对玩泥萌发兴趣纷纷表达出自己对泥巴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也更直观具体地了解了泥的多变性可塑性享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二)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孩子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办呢?我们可是大班的孩子啦,当然要自己来解决。于是关于泥巴的第二次讨论开始啦!

我们发现泥水塘现有的泥土中混有很多沙子,塑形效果很差,且泥水塘提供的泥盆是露天的,一旦下雨就会积满水,泥就更烂了,完全不能玩。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重新寻找适合泥水塘的泥。我们选择了种植园地内还没开始种植的泥土,为了寻找和储存这些新的泥土,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搜集各种工具,包括:泡沫箱、小铲子、小杯子、小勺子等。还从骑行带骑来了载人的小车,帮忙将挖好的泥土运到我们的泥水塘储存起来。

泥巴找到了,那泥巴和水的混合比例多少才合适呢?于是我们开展了绘本《小泥人》的阅读活动,孩子们在绘本中找到了泥和水的秘密:2杯泥1杯水,混合后的效果最好。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们在发现泥沙制作的作品不能很好保存时能在老师的支持和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讨论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探索泥沙发现问题积极讨论分析问题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感性经验逻辑思维与社会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现为其他方面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泥巴作品展

找到合适的泥巴,又寻找到泥水的秘密后,我们的玩泥巴之旅正式开始啦!

1.小泥人——第一次成功。阅读绘本《小泥人》后,孩子们对捏小泥人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们收集了树叶、树枝、小果子等,开始了第一次小泥人的制作。孩子们混合好泥巴后,拉起袖子,就像玩黏土一样,团一团、捏一捏,组合出一个个或带着树叶帽子、或穿着树叶裙子、或拿着树叶扇子的小泥人。个别害怕玩泥巴、不敢玩泥巴的孩子,也能在陪伴和鼓励下,和小伙伴一起参与进来,体验了一回虽然脏脏的、但有着别样趣味的泥巴之旅。

2.长城——再一次滑铁卢。小泥人的成功,让我们充满了信心。正值进入中国娃的主题,我们试着鼓励孩子用泥巴来建造泥长城。但是问题再次接踵而来:孩子们缺乏立体塑造的经验,制作出来的长城更像一条细细长长的小蛇;一次游戏的时间有限,制作出的泥长城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塑造,时间就到了;场地上不适合直接晾晒泥巴作品,留在场地上的泥长城第二天肯定散架,根本无法保留到下一次游戏时间。于是我们尝试用纸板制作一些城墙烽火台底板,再由孩子们用泥巴在此基础上丰富和添加细节,但是效果也并不理想。泥长城失败的尝试,让我们明白:平面塑造和立体表现之间的跨度需要更多的经验和铺垫,同时也了解到提供不同的辅助材料,确实能给孩子们给予一定的帮助,让泥巴作品呈现更加生动和形象。

3.泥巴作品展。了解到辅助材料的重要性后,我们开始结合“秋”和“运动”的主题,鼓励孩子们寻找大自然的各类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泥巴作品,泥巴团子、花瓶、野餐、蛋糕秋的相框泥巴运动会等,形形色色的泥巴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一一诞生。

泥土是大自然特有的产物孩子们在玩泥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畏手畏脚心存拒绝到后来愉悦自主酣畅淋漓的玩耍泥巴变成了孩子学习的媒介赋予了孩子强大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潜移默化地发展了沟通合作分享等社会交往技能泥巴的可塑性也为幼儿的创造想象和表达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条件更好地支持了幼儿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过程中虽有失败但我们不畏惧失败在失败中探索总结经验再次尝试最终获得真正的发展和成长

(四)与欢乐水池的联动——净水实验

近期,孩子们除了制作泥巴以外,开始研究起泥水塘原有的泥沙盆,拿起筛子筛出泥沙中的小石子,看着泥、沙、水混合后浑浊的泥水,笑着说:“老师,好脏呀”,然后一勺一勺的舀出来倒在手里的小盆中。孩子们的想法,让我们看到了进一步游戏的可能,与欢乐水池的联动——净水实验正式启动。

不过怎样才能让浑浊的泥水变成清水呢孩子们通过讨论提出了静置和过滤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发现静置可以将泥和水进行分离但水并不是很干净于是孩子们决定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尝试怎么过滤呢需要什么材料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了解了制作净水器的方法和材料并分头分工搜集材料棉柔巾树叶沙子鹅卵石活性炭沙子等等),合作制作净水器完成净水试验一次过滤下来泥水还是略显浑浊经过第二次的过滤泥水中的泥基本都留在了净水器内与一开始的泥水相比两次过滤下来的泥水已经比较清澈了孩子们将净水试验的过程一一记录下来喜悦的与同伴分享着

指南中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用数字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孩子们自发地生成游戏在老师的支持下进一步了解净化水的方法探索“干净的水”的由来学习进行简单的记录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断丰富和积累经验萌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见证了科学的奥妙发展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泥水画

泥还可以怎么玩呢泡泡小镇里的泡泡可以绘制漂亮的泡泡画那泥巴工坊里的泥呢带着问题我们和孩子们开始了第三次泥巴大讨论

“用泥巴怎么来画画

“往泥里面加水就像我们拌泥巴一样”“跟我们用颜料画画时一样”“是的要用烂的泥来画画”孩子们各抒己见

于是我们商量决定就从近阶段的主题“秋”来入手画一画秋天的景色但混合的泥水比例是多少画出来什么样子呢孩子们带着这些未知开始了第一次关于泥水画的探索舀泥倒水拌泥孩子们小心翼翼的将泥调成泥水的状态铺上长卷纸用手蘸着泥巴水在纸上挥洒自如能料到的接下来的场景便是“老师我身上被甩倒泥巴了”“老师他们画的什么呀看不懂呀”“老师这里用的泥巴太厚了纸都烂掉了······”就这样孩子们第一次的泥水画也败下阵来

失败并不可怕不久我们又尝试了第二次的泥水画的探索考虑到孩子们用泥太多会将泥水甩到同伴身上的情况我们决定由原来的长卷画变成单人画提供画笔和泥水桶优化孩子们的创作材料与环境在一支支画笔下脏兮兮的泥水开始大变身生动活泼的“泥巴精灵”逐个呈现这个冬天孩子们用自己的巧手绘制出来一幅幅特别的泥水画别有一番趣味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孩子们在游戏中能够运用泥土的特性作画打破了常规的固有的绘画模式拓展了自身的经验和视野获得了更多创作的空间同时也更好地提高了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方面的发展

 

总结

泥的千变万化带给了孩子们无穷的乐趣和不一样的体验在玩泥的过程中孩子们屡次经历成功和失败通过思考创新塑造了各种各样的泥巴作品通过观察探究制作了净水器成功完成了净水实验通过想象创造绘制了生动有趣的的泥水画······这是一趟释放天性的旅程孩子们将“泥”化身为艺术与科学感知和体验泥土的可塑性多样性与独特性在不知不觉的游戏过程中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孩子们的童年记忆增添了一笔难忘的色彩

与“泥”相约自然成趣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