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频道>课题研究>详细内容

以“童”为本的微课程优化 ——以小班《农贸市场》为例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顾雯艳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0 14:41:46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创新杯”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

以“童”为本的微课程优化

——以小班《农贸市场》为例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顾雯艳

摘要幼儿喜欢的游戏内容和感兴趣的事物转化为课程开展活动,能更多地发掘游戏教育价值。本文以儿童为本,以菜场为例,探讨如何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探索不断地捕捉生成点,抓住幼儿的活动场景,关注幼儿的成长轨迹,进行动态开发,基于儿童立场,通过不同的策略,不断优化课程建设。

关键词游戏  课程

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能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兴趣需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和改革,我们教师也发生着转变: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善于观察幼儿和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实际、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以积极的方式回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本文从幼儿的一次疑问出发,引起师幼讨论和探究,从而和幼儿一起挖掘游戏价值优化微课程。

“童”声相应识别孩子需求

童”疑问题中生成

问题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只有心中有了疑问幼儿才会主动探究10月的一天在户外娃娃家游戏时金沐艺一手推着小车一手拿着娃娃说:“我要去逛街啦!”等她回来却说:“老师地上的叶子都被捡光了没有菜了怎么办?”“树叶玩具菜真的菜自己做... ....”“不如来开个菜市场吧或者我们自己带自己种等等。”教师和幼儿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发现幼儿对开农贸市场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同时这也是游戏的发展趋势于是教师识别孩子的需求准备生成相应的课程

应“童”-利用环境和家庭的力量

1.环境的准备

创设游戏环境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氛围儿童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游戏活动游戏活动的开展才更加丰富多彩于是在物质条件方面师幼共同搜集了许多材料,有花生板栗白果红豆黑豆黄豆黄米等自然材料还有一套仿真蔬菜水果等。心理氛围方面师幼经过商量决定把菜场位置确定在路边上这里位置适中便于各个娃娃家的孩子们进行购买师幼还一起讨论商量了买卖时的礼貌用语“你好你要买什么?”“谢谢”“下次再来”这些准备为游戏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家园联动,菜场初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学习买卖的流程吆喝声此起彼伏在小班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都到菜场里买东西,很多都是拿了就走。游戏情节反复循环,幼儿对于菜场的有哪些经验积累幼儿在游戏中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发现孩子的重复行为主要是他们对于菜场购物经验缺乏导致,为此我们联合家庭的力量,开展了“萌娃逛菜场”活动。主要引导幼儿去观察菜场是怎样的,里面有什么,买卖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后续开展的游戏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菜场里有什么,是怎么卖的。但是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又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菜场购物篮子?菜场里人太多了,怎么样才可以很快买好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又借助家庭的力量,开展了“小记者问答”活动。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去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

家园联动才能使幼儿的经验在家庭中得到实现。幼儿的一个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的满足点出现。这个时候成人的识别与回应,是对幼儿学习兴趣和发展的进一步支持与提升,推动着班本课程沿着幼儿成长的轨迹发展。

2、协“童”建构顺应孩子需求

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需要丰富和改进课程内容

1.游戏中践行菜场再体验

“谁要买茄子?谁要买蘑菇?”杨锦滟开始叫喊起来。陈州毅对杨锦滟说:“我要买茄子。”杨锦滟说:“五块钱。“陈州毅去捡树叶了,他一边捡一边数12345。捡好树叶后陈又拿在手里检查了一遍,数量确定对的后,他把树叶给杨。杨锦滟拿在手里看了看说“对的。”然后把茄子给了陈。陈州毅走后又来了好几个客人,杨锦滟有点忙不过来。有客人说要买香蕉,有客人要买松果,杨锦滟在仿真蔬菜货架和自然材料货架之间跑来跑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学习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的随着微课程活动的开展游戏情节变得越来越丰富相应地也遇到了各种问题这次遇到的问题是菜场生意太好了好几次游戏娃娃家都全家出动蜂拥而至至全都到菜场来买菜了没有过多久菜场就售罄了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一起商量对策制定了以下菜场公约

①娃娃家每家一个篮子,每个家一个小朋友拿着篮子去买菜

②买菜如果遇到人多请按序排队

③每次买菜只能买3如果还想买可以再来

整个活动都是幼儿成为主导者随着课程的深入教师陪着幼儿一起解决问题

2.游戏中改进菜场的合作之影

由于之前的游戏老板一人太忙了,招待不了这么多的客人,所以这次游戏有两位幼儿当菜场老板。朱予墨负责的是仿真蔬菜货架,杨锦滟负责的是自然材料货架。董宇浩说:“我要买个松果。”杨选了个松果给他。“一块钱。”董宇昊捡了一张树叶给杨就回家了。邵雅晨也来买东西“我要买香蕉。”朱予墨听了后来蹲下来找到了香蕉放在了邵的筐里。邵雅晨转身就离开了。“可是还没有付钱”朱予墨说,但邵并没有听到走远了。朱予墨看着我说:“老师,他没有付钱。”我鼓励他“那你跑过去告诉他,让他付钱。”朱予墨听得后追了过去,董宇浩跑来问杨锦滟:“老板,松果是直接吃的吗?杨锦滟:“要煮一煮,烧熟的。”

除了制定菜场公约从顾客端控制客源老板数量也决定从一位增加到两位分别负责两个货架我们还进一步增加了老板技能培训让老板业务能力提高效率更快

通过渐进性观察我们发现幼儿从一开始只是随意地买卖慢慢地会学习以树叶作为金钱,以物代物进行交易。老板都能认真工作,会招待客人,询问客人,帮客人找菜,收钱。当老板一个人忙不过来后,两位老板会分工明确一人负责一个货架一起招揽生意,开始出现合作游戏的萌芽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我们发现客人太多的问题后,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讨论、分析问题,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逻辑思维等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并肩“童”行满足孩子需要

1.探究式生成晒秋哩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会因为一次意外或者一个偶然发现成长出新的生长点教师给幼儿的一个支持或者一个实践那都是幼儿的成长和课程的成长

菜场游戏开展后深得幼儿的喜爱他们陆陆续续自发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蔬菜

水果如南瓜紫薯苹果等东西太多了要坏掉了怎么办小泽说:“我要把它们藏起来。”小雷说:“我们把它们吃掉吧。”小董说:“奶奶可以来晒秋!”

先把蔬菜水果进行清洗然后削皮把削好皮的红薯等放在匾上进行晾晒我们可关心晒的情况了没事就会来看看它们翻翻面在我们的努力下最后做成了红薯干紫薯干苹果干橘皮花等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教育内容成为一个联系的整体。现在物质生活的丰富晒秋这一行为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这次为了解决蔬菜水果太多要坏掉的问题结合家园联系最后开展了晒秋的行为由表及里幼儿一步步地在尝试

指南指出幼儿的经验是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得来的。“晒秋”这一活动来自于生活幼儿进行了分工有的负责清洗有的负责晾晒... ...幼儿自己动手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助推式深化我为商品来标价

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积累的经验就会越来越多……

杨锦滟学着站在货架旁边喊:“谁要来买菜?谁要来买菜?”在大声招揽着生意小客人董宇浩和朱予墨来来到了菜市场准备买菜。董宇浩来到货架前拿了一罐花生。他伸出手说:“给你吧。”杨锦滟看了看了一眼说:“不够。这个要一百元

董宇昊皱了一下眉头走到了旁边自言自语道“可是我没有这么多钱呀”朱雨墨问:“我要买松果。松果几块钱?”杨锦滟说:“一块钱”。朱予墨听后跑到了旁边的草坪上捡起了一片树叶给杨锦滟。董宇昊因为没有买到东西在一旁很是苦恼

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替代行为,这是交往中跨出的一大步。同时也发现孩子们对于钱币的数量没有概念。商品上没有标价,导致收银员在收钱的时候乱喊价格。怎样才能让游戏更有意义?一次与孩子分享菜场行的时候发现,菜场里的物品上都有标价,孩子们也提出要给物品标价,于是“我为商品来标价”活动开始了。

给予孩子相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嬉戏交流。活动中,孩子们围绕“这个多少钱”进行探究,并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交流和互动来感知;在多维互动中,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体会,从而引发大的智慧。

四、共“童”进步我们一起成长

整个班本活动开展以后,我们发现不管是幼儿、教师或者家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幼儿在开展菜场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了以物代物进行交易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增强,自主性、主动性也有了提高随着其游戏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从不会交往逐渐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孩子的社会性行为增加,交往能力提升孩子们在户外娃娃家游戏中真正融进了自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在草地上进行自由、自主的游戏。

教师:,游戏中关注幼儿的行为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以幼儿为主,服务儿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从幼儿行为中解读出幼儿的需求,学会搭建支架。

并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

家长:带幼儿去菜场的时候发现孩子们会关注价格,会在去菜场前准备购物袋等,环保意识强了,而且不会要求家长买这买那。

让儿童站在课程的中央。当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我们看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学习:尊重幼儿主体性、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在安全、温暖、互动富于理解和激励的环境中的学习,各领域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整合式、灵活拓展和创造的学习,以及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的学习。而这样的活动正是班本课程所希望达成的,以儿童、关系和环境为主导的,呈现孩子们主动学习的重要活动。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琳玉关于家园合作开发幼儿园课程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研学报,2011(1)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