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拼搭搭一起“玩”...... ——浅析幼儿主题建构游戏的有效生成和发展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马琳琳
2023年“创新杯”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
拼拼搭搭一起“玩”......
——浅析幼儿主题建构游戏的有效生成和发展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马琳琳
摘要:
幼儿园建构游戏能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有目的地在建构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让孩子有一定的经验准备,学习一些合作方法来支持幼儿的主题建构。站在儿童角度开展建构游戏,蹲下身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和兴趣,读懂孩子的需求,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抓住闪光的兴趣点,运用智慧去拓展孩子的兴趣和深化主题建构的内容。重视孩子遇到的每一个转折点,优化支持儿童的行为,与儿童一起成长、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探究、创造、建构、公约、长城、天坛、闪光瞬间
正文: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组织有深度、有学习的游戏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使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达到学习的需要。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也提到,3-6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在此阶段中,幼儿的学习具有体验性的特点,学习形式主要以亲身操作、观察模仿、游戏体验为主。而教师作为儿童游戏中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应提供多种支持策略。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建构材料,运用思维、想象,动手操作、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认知水平、内心世界的游戏。而幼儿园的主题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有目的地在建构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轮流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合作,尝试开拓、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儿童全面适宜性发展。
在主题建构游戏中,如何以幼儿视角、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立足幼儿的建构经验的提升,在游戏中获得深度学习的机会,运用多种手段给与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呢?本文以“拼拼搭搭一起玩——中国娃建构忙”为例,探索主题建构游戏的有效生成和发展。
一、“有备才能无患”,做好主题建构游戏前的各项准备。
大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喜欢探究、创造。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建构表现出来。在班级的地面建构区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孩子自由搭建的高楼大厦、马路花园。但是当幼儿来到大型建构室,面对班中全部幼儿一起建构这件事,幼儿是有茫然的,教师也是有踟蹰的。就像我们学期初进入建构室的娃们像放飞的鸭子,满教室跑,积木搬了一摞又一摞,直到搬空玩具柜。有的小组,设计图纸放一边,各自为政自顾自搭。有的小组不知道要搭什么,拼命堆积木乐此不疲。有的小组你抢我自己积木我抢你积木,矛盾理不完。
因此,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混乱情况,考虑到要让每期的主题建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让孩子有一定的经验准备,学习一些合作方法来支持幼儿的主题建构。在建构前我们与幼儿一起梳理、总结,讨论解决办法。
(1)“建筑工程队”的“角色任务卡”来帮忙。
孩子们也知道游戏中要友好合作,道理都懂,可是究竟如何合作呢?对于刚刚进入大班的孩子来说合作方法的了解是需要学习的,合作关系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磨合的。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和讨论,孩子提出要分组,于是“建筑工程队”“新鲜出炉”了,每个工程队的建筑工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还可以制作角色任务卡,根据幼儿的想法和兴趣进入对应的工程队承担对应的建构任务,教师可以提供一块工程队任务栏底板,幼儿将自己的角色任务卡贴到对应的位置,工程队的成员、需要承担的任务一目了然。并且可以在幼儿合作完成一次主题建构后再进行重选。有了任务意识和团队归属幼儿明显会遵守秩序,清楚知道自己游戏要和谁一起,任务是什么,合作建构的意识也形成了。
(2)建立属于孩子自己的“合作公约”。
“争抢玩具,积木堆一地”——这是建构游戏大家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将问题抛给孩子,反问孩子,我们出现的问题可以怎么解决。由孩子自己提出的约定、讲出的规则是否更有信服力。而教师的支持的策略是整理出了孩子们自己的建构室“合作公约”,由孩子来表征、装饰黏贴。如:贴一颗红色爱心代表可以做的事情“友好合作、看好图纸、创意拼搭、有效搬运、及时整理等等”。贴裂开的爱心代表禁止做的事情“扔积木、争抢积木、踩踏作品、无效搬运、满地打滚等等。”当然公约并不会约束所有孩子的行为,当孩子出现一些禁止的行为,可以请幼儿来到建构室的公约处,看一看、念一念公约、把它记在心里。相信在建构过程摩擦会变少,逐步能将公约落到实处。
(3)“事半功倍”的整理小妙招。
建构游戏材料特别多,加上各式各样的辅助材料,整理是个大麻烦。例如清水积木就有好几十种不同的形状,每期建构开始前,上期建构的材料归整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我们可以在收纳整理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录制或者记录下来,一起分析原因,探讨方法,不断解决和调整,丰富幼儿的整理经验。我们整理出的小妙招能让我们在建构开始前的准备工作“事半功倍”:找相同形状、垒起来搬、看标记、从里往外放、从左往右放、排列整齐等等。还可以请一些孩子将这些小妙招绘画下来,张贴到建构室显眼的墙面,帮助小伙伴更好地整理玩具。相信有了整理妙招的帮助,积木的整理、归放会更加井然有序,大大提高建构活动开展的效率,材料的摆放呈现出的环境也更加有序、美观。
二、“儿童视角下”,生成儿童真正需要的主题建构游戏。
前期的准备做足了,那究竟如何开展主题建构游戏呢?什么样的游戏是儿童需要的、感兴趣的。我们需要站在儿童角度开展建构游戏,蹲下身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和兴趣,读懂孩子的需求,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抓住闪光的兴趣点,运用智慧去拓展孩子的兴趣和深化主题建构的内容,刺激幼儿深度学习。
例如,在主题活动《中国娃,家乡情》的开展中,幼儿对中国著名的建筑:长城、故宫、颐和园等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祖国传统建筑的特别之处一下子点燃了幼儿的好奇心,中国娃们初步萌发了想了解中国建筑的想法,那就试着把这些建筑搭建出来。最想搭建什么,每个中国娃想法都不同,我们组织幼儿进行投票,少数服从多数,票选出最先搭的建筑。从投票结果看长城获得最高票数,于是我们就先从中国长城开始搭建。
在确定建构主题后,我们请家长带孩子利用网络、或者有条件允许的实地考察等手段,带领幼儿近距离、有目的地调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形态特征。让幼儿形成更加直观、全面的认识,丰富建构游戏的经验,以保证后续游戏的顺利开展。
三、“有效的阶梯”,提供主题建构游戏中适宜的支持策略。
主题建构游戏中,如何深入开展,层层递进,激发孩子深度学习呢?观察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基础。基于“诚意”观察下的介入,才能给孩子递出需要的、适宜的、有效的“阶梯”。观察幼儿的在建构游戏中的执行、判断、调整、纠正能力,了解孩子游戏中的搭建、交流情况,捕捉他们的矛盾点、困难处、闪光瞬间。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使幼儿的建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中国娃造长城”第一次搭建活动:搭长城从设计开始,我们鼓励孩子通过讨论设计图纸。第一次的设计图出现了长长的城墙,“几”字形的烽火台。我们重点指导孩子观察长城的砖块排列方式。发现是中间2分之1垒高排列的。现场搭建中三个工程队中有两个工程队是通过平铺的方式建构长城,一个工程队出现了垒高城墙。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幼儿进行分析、讨论,整理出问题:1.城墙需要二分之一垒高。2.城墙不是单面的,它是双面的。孩子们也商量出了解决方案:重新绘画设计图纸、关注细节;进一步讨论、了解长城的结构及特点。
第二次搭建,孩子们又发现了新问题:作品中都是直直的城墙,如何让长城弯曲? 针对长城变弯的问题,我及时介入,激发孩子进行了辩论赛,进行思维大碰撞。枫枫认为用一些弯形积木接在直线后面就可以变弯。轩轩认为要调整每块积木的方向,要搭出弯弯的线条。昕昕说:“要像桥一样弯弯的。”新辰说:“要像小蛇一样弯弯曲曲的。”最后我鼓励幼儿通过表征,将自己的想法绘画下来,总结了一些弯曲的好办法:直角转弯、圆弧形转弯、“z”字形转弯,拱形转弯、几字形转弯等等。将这些放在环境中呈现,帮助孩子建构弯弯曲曲、蜿蜒盘旋的长城。
在主题建构游戏中,教师应创设支架,让幼儿在情境再现、问题回顾、多方辩论等方式揭示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分歧,为幼儿建构行为提供隐性支持和显性策略,激励幼儿对下一步的建构内容进行再规划和再创造。
例如“中国娃建天坛”游戏:我们巧用调查表,启发幼儿关注建筑细节和基层结构。幼儿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天坛的每层两根柱子之间有四扇门,有三扇窗,有三根横梁,每一层都有一个屋顶。天坛的周围还有台阶和围栏,台阶是对称排列的。围栏是有规律的,汉白玉的雕花和汉白玉的柱子一个间隔一个排列。有规律的排列对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认知经验,教师激发幼儿在建构中运用这一经验。他们的天坛第一层的建构以及汉白玉的围栏和台阶,都很好的运用了间隔规律。
在建构天坛第二层时,我及时用视频记录了孩子几次失败的经历。引发幼儿集体大讨论:怎么建构第二层呢?工程师浠浠提出:“要用楼板搭平台,才能造第二层”在多次尝试中间用长条积木拼出平台失败后。老师进行问题再抛出,激发幼儿再思考:哪种材料适合搭建大型平台?有的孩子提到了平时装饰环境用到的大型KT板。那如何切割大型圆形平面?用什么方法?哪些用具,如何测量圆形的半径?引发了又一轮的学习和讨论。我们的难题在不断产生,幼儿的学习也在不断发生。
结语:教师是幼儿实施主题建构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我们可以试着放慢脚步,一步步随着孩子的节奏,将游戏的决定权真正还给孩子,帮助孩子真实地解决建构中的问题。在商讨、绘制建构图纸的过程中,在为共同的目标互相帮助、动脑筋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图画表征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
儿童视角下的主题建构游戏,需要教师倾听儿童的声音,学会捕捉儿童的兴趣点和游戏生长契机。重视孩子遇到的每一个转折点,优化支持儿童的行为,与儿童一起成长、学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