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频道>课题研究>详细内容

尊重幼儿真兴趣,走进自然真探索 ——以大班“走进秋天”的生活实践课程为例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幼山分园 周晓雯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0 14:46:07 浏览次数: 【字体:

2023年“创新杯”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

尊重幼儿真兴趣,走进自然真探索

——以大班“走进秋天的生活实践课程为例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幼山分园 周晓雯

【摘要】:

基于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以“课程游戏化”思想为指导方向,立足于我们幼山分园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尊重儿童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兴趣,与幼儿一起走进秋天,走进丰收的银杏林、盛开的茶花园、神奇的植物山。我们置身在多彩的大自然,通过合作收获银杏、采摘茶花、探秘有趣的植物等一系列富有生机的生活活动,亲身体验、观察感知、思考与学习,实践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理念。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幼儿建立起了与农耕生活的联结;润物无声地萌发了探秘自然的学习品质;展现了自主、快乐、自信的状态;收获了自然生长、持续生长的新经验。

【关键词】:

活教育思想、大自然、做中学、新经验

正文】:

   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和支持儿童的生长,让儿童有事可做、有行动的新可能,能获得新经验。【1】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便是在科学理念的引领下,尊重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挖掘本园的环境、资源,建构适宜的活动;让儿童在与此的互动中,获得新的经验。虞永平教授指出经验本身就是关系的产物(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与结果)。我工作的幼山分园坐落在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古村,推开窗户是满目的绿色,是村民在果树间耕作、管理的辛劳;是村民在树头采摘的喜悦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不好好开发实在是暴殄天物,于是当一个个银杏果挂满枝头,一个个红柿子在风中摇曳,一朵朵白色的茶花点缀在绿叶间的秋季缓缓走来时,我们决定和幼儿一起走进幼儿园身后依傍的小山,探索秋的秘密。

一、尊重幼儿真兴趣,自主选择活教材。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的主张,即要求教师在规划课程和开展教学时,不要局限于文本性的书面知识,而是应该关注大自然、大社会、努力挖掘活教材,让儿童感受生动多样的客观事物,在与丰富多彩的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直接的经验。【2】那在我们园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大班的孩子应该选择哪些开展相关的生活实践呢教育要回归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在生活中的原有经验,结合幼儿5-6岁的发展特点,我们决定将选择权还给幼儿,鼓励其自主决定。首先围绕“秋天到了,你发现的变化?”为话题制作成表格,幼儿开展小组讨论合作记录接着抛出“秋天,家人们在忙些什么?”的话题开展家园合作,鼓励幼儿自主采访、记录集体分享基于对幼儿在两个话题收集到的信息统计分析及时了解到幼儿对身边秋天的基本认知班主成员结合《指南》对5-6岁孩子在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领域中的发展解读师幼商量投票,在搜集到的自然资源中选择了“银杏、茶花、植物探秘”开展生活实践的课程活动。接下来我们将真实走进生动的大自然,去广袤的空间中探索、实践。

二、走进自然真探索,快乐收获新经验

(一)收获银杏活动。

围绕“银杏的收获”,我们开展了计划——实践的特色活动树上吊银杏活动、收获银杏果(白果)活动。走进银杏林吊银杏之前,银杏需要的工具”、“银杏的过程”两个话题设计表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讨论,合作记录,做好了一份份收获银杏的计划。集体分享合作绘画的计划中,我们看到了幼儿积极举起的小手,自信大方地讲述着自己的见解,倾听成员时大胆的补充。在银杏林下,的孩子用小棒敲打着树上的银杏;有的利用火钳、手套、夹子等工具拾起地上的银杏;还有一幅幅生动的合作画面:两三个孩子将树枝往下拉、两三个孩子赶忙用戴着手套的手采摘枝头的银杏。热火朝天的半日课程活动收获了好多篮的银杏那银杏该如何变成可使用的银杏果呢?我们开展了“银杏——银杏果?”的采访、记录、实践活动。幼儿带着问题采访了亲人,绘画记录采访到的答案,教师查阅资料整理,幼儿实践收获银杏果。银杏在大盆中浸泡了一周左右后,幼儿发现银杏的颜色变深、味道更大,于是他们决定要捏出银杏果了。劳作中,我们实践了调查整理后的多种方法:有孩子穿着雨鞋在泡软的银杏上大力地踩着,有的孩子戴着手套尝试将银杏果一个个果肉分离。在他们屏住呼吸的劳动一个个雪白的、两头尖尖的果子越来越多;于是迎来了第二道工序:一个个穿着包衫、戴着手套的孩子在洗手池中淘洗篮子中的白果;最后师幼合作将淘洗好白净的白果铺开晒在一块块塑料布上。看!每天早锻炼活动后,两三个值日生合作将塑料布运到户外活动场,离园前互相提醒着将塑料布运回走廊;由孩子们亲自劳作获得的白果激发了他们的责任与呵护。晒干后的白果在美工区作为载体开展了人物头像绘画动物绘画、气象绘画,真是栩栩如生果小玩偶在语言区展开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作为真实游戏材料的白果在商店中买卖,在娃娃家中制作出了各种漂亮的银杏果摆盘。

(二)采摘茶花活动。

秋天里,村民收获银杏、板栗、柿子、橘子,同时他们忙碌着采摘茶花。幼儿疑问:茶树的花为什么要摘掉呢?带着疑问,结合日常生活观察,幼儿通过讨论、绘画记录了“秋天里,茶树的管理工作”调查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每年的10月底到12月,茶农们会在茶园中将茶花摘掉。于是选取了11月初的一个晴好天气,各种各样的篮子,穿上合适的运动鞋,走进园所周围的山头,寻找茶树。我们找到了枇杷树下的茶树,黄橙橙橘树下的茶树,但是由于高高的果树枝头的遮挡,不利于我们三十多名幼儿采摘茶花的劳作。于是继续向上过一个小山坡,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平整的茶园,孩子们兴奋地跑向一棵棵茶树,从各个方向寻找一朵朵茶花。三五孩子自由组合,有的围着一棵茶树、有的站成一排;有的采一朵放一朵、有的采着放在掌心中,盛多了再放于篮中;有的围凑在一起研究花骨朵与花朵的区别;有的展示着自己采到的盛开大茶花;有的仔细观察着在茶花周围采蜜的蜜蜂。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劳动画面幼儿们观察着、讲述着、思考着,俨然一个个农作研究员。劳作中,幼儿们发现了装鸡蛋的篮子孔孔太大,茶花漏掉了。他们可惜采摘的初花漏在了泥土上,于是自发地思考解决方法:一一说用大大的枇杷叶垫在篮子下悦悦取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餐巾纸并铺开有三五个幼儿去茶园周边的泥土拔来了小草、在篮底密密地铺上一层。看!我们真实地遇到了问题,又真实地观察思考、在大自然中找寻到了堵住大洞的素材。外出采茶花的路途中,我们偶遇了正在采摘橘子的伯伯偶遇了铺着长皮带灌水的爷爷奶奶偶遇了正在修剪茶树的奶奶。这些不期而遇的生活场景与幼儿之前调查到的“秋天里的劳动”不谋而合。

愉快的采摘茶花实践后,幼儿提出了新的问题:同一天采摘,茶树上的茶花形态为什么不一样?直接经验:幼儿在采摘及带回来的茶花中发现三种类型:未开放的小绿色茶花苞、已经长大了发白的茶花苞、完全盛开的茶花,并通过目测的方法得出小绿花苞最多。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兴趣设计了采访调查表,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回到生活中去通过咨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手机百度等方式找寻答案。于是生发新经验:东山茶树早茶、中茶、晚茶,它们的花期不同;同一棵茶树上,枝头上面所照到的阳光与下面枝头所接收的光照时间不同;当年的气候并不风调雨顺,有的人家在夏季没有给茶树及时打水,导致茶树干旱、有的人家没有及时施肥,茶树没有足够的营养。看!小小农作员种类、湿度、温度、养分释疑了在同一个时间,茶花为什么出现了三种开花状态。

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支持幼儿在游戏中丰富经验、持续发展。我们将采摘带回来的茶花在美工区用点彩的方式(茶花)、拓印的方法(茶树叶)合作颜料绘画;借助采摘的茶花在数学区自由操作、认识理解了5、6的分合生活区孩子们晒茶花、装茶花,以提供给商店买卖、提供给休闲书吧做茶花香

(三)探密植物活动。

日常谈话中,经常能听见孩子们说起一些神奇的植物;阅读区中相关动植物的资料也吸引着孩子们的交头接耳;秋天里植物的一些明显变化,同样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在兴趣的引领下,我们带上写生本爬山探险穿过茂密又高耸入天的一排香樟树,来到一片茶叶树与杨梅树间的平整地带。稍作休整后,孩子们自由地去找寻感兴趣的植物。有的结伴在观察泥土中的根茎;有的在大树下找到了爱心叶子的藤蔓类植物、在泥土上攀延着;有的在一个个石阶旁找到了多肉植物;三五个孩子找到了一串串的紫色果子植物,并兴奋地交谈着;一部分男孩子结伴走向了一棵松树,研究着针刺一样的松叶;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孩子开始寻找起了野葱、荠菜等可实用的野菜。探秘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幸运地遇到了松鼠在枝头快速地穿越,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当孩子们兴奋地介绍着自己写生本上的植物时,神态中的自信、语气中的热烈、甚至夸张的手部动作向我们展示了“我找到的植物很神奇、我很厉害”的潜台词。在随后“植物探险记”的主题绘画中,一幅幅栩栩如生、充满生命活力的作品真实地展示了在大自然这个教育场地中,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是积极的、主动研究获取的知识是多么的丰富立体

以上开展的生活实践课程活动,我们遵循了“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论。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3在幼儿生活中习得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计划(调查),师幼走进大自然躬身劳作(写生)观察提出新思考,回归生活采访、查阅与调查,随后在艺术、数学、游戏等领域中延伸创作我们做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遵循了“真调查、真实践”、尊重了“儿童是学习的主人”。看!师幼共同在“做”的活动中持续获得新经验:银杏是怎么收获的,我们就孩子一起去收获;摘落茶花能使来年的茶叶更好地生长,带上篮子去寻找茶园,采摘幼儿对植物感兴趣,我们就翻山越岭去植物探秘。看!在与周围的生活、环境交互中: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劳作让银杏变成白果,理解了收获银杏需要借助工具是因为果皮的腐蚀性在走进茶园的徒步活动中,亲眼所见茶树在秋天需要修剪多余的枝条、摘取茶花、干旱天气需对其进行灌溉等劳作管理。在遇到问题后,更是做到了大脑的解放、双手的解放开动脑筋、并亲自动手为漏出茶花的大洞篮子进行了有效改造。在山峦起伏的东山,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不是果树的植物,感受到了藤蔓类植物的特殊性,了解到了在石阶的旁边更容易找到多肉植物,查阅认识了一些野生植物的药用及食用特点。看!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我们开阔眼界、收获知识与快乐;前期的讨论调查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计划用绘画、符号等方式记录想法走进大山锻炼长距离行走的身体素质、坚持不懈的品质、相互帮助的美好品德收获了大自然的“馈赠”(白果、茶花、感兴趣的植物)后,更是激发了我们分享交流的表达力,想象和创造力。

大自然中的生长美好,解放了幼儿的眼睛、手脚、大脑、空间与时间,我们在观察中思考、在劳作中习得、在自由中创造。三餐四季的温暖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携手在富饶的土地上、茶树的翠绿交叠中、果树的五彩丰收之间,生活化地与自然互动、自主探索、收获经验。

 

少部分图片

 00b13b3805a94e8ab36986f57e6a184d.Jpeg fc580c81f10644b6a60c83d1e2adfd1d.Jpeg

 8336fc88a489407f82fcf6b9b23be962.Jpeg 3b0545cbbf484e66833a1f582bd15334.Jpeg

 

 

【参考文献】:

【1】虞永平 《拓展幼儿园课程的空间和可能》  《幼儿教育导读》2021年第8期

【2】虞永平 《陈鹤琴关于幼儿园教师发展的主张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教师》2022年第7期

【3】管旅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