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制乐器在幼儿游戏中的应用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朱佳敏
2023年“创新杯”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
谈谈自制乐器在幼儿游戏中的应用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朱佳敏
摘要: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和孩子一起做一把吉他,造一个尤克里里的冲动呢?孩子天生对于乐器演奏有不自觉的亲和力,许多打击乐器,例如锣、鼓等等,在演奏时通过碰撞产生震动,进而出现声音,而尤克里里等弦乐器,在演奏过程中,由于弦被触碰到产生的震动,发出声音。一般来讲,弦乐器在发出声音时会有共鸣箱进行声音放大。而在管乐器的构造里,都会有专门的空气柱,在吹奏的过程里,主要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固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都会进行一些小乐器的制作,也许声音最终不是最标准的,但与孩子共同制作乐器的乐趣,是无可比拟的,本文就旨在利用乐器的简易制作过程,让孩子喜欢音乐,并拓展动手能力。
关键词:听;做;玩;自制乐器
幼儿园的乐器虽然会有一定数量的储备,但由于不同班级的课程交叉,幼儿总数又较多,难以做到人人都有,而仅仅是轮流玩的三五分钟,又很难真正的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因此,通过组织全班孩子与家长共同做乐器的活动,从环保废弃材料中取材,制造人手一件的自己的乐器,无论是管乐器、弦乐器或者是打击乐器,每个孩子都能选择自己心仪的乐器种类,也能更加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乐器的原理,对于声音、音乐的兴趣也会得到大大提高,孩子能够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声音、创造声音,学会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是一个提高孩子动手能力,扩展孩子思维方式的良好机会。同时运用废弃材料进行乐器制作,也能将环保的意识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节约、环保的意识来。
从孩子的生活出发,选择各种身边最容易见到的,但也最容易忽视的种种废弃材料进行乐器制作,一方面与现在国家倡导的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的趋势匹配,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孩子在材料制作与选择过程中,感受到乐器材质对乐器最终音效产生的影响。
一、做一做
在所有乐器中,打击类乐器中的鼓,无疑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乐器之一。通过简单的拍打,伴随着节奏进行歌唱,能够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音乐旋律带来的魅力。同时,自行制作鼓实际上也非常简易,通过废弃的奶粉盒配合一张纸、一份彩色笔,就能够成功做出一面鼓来,配上木棍,孩子就能欢快的开始玩耍。在制作鼓之前,首先要进行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保障孩子在制作过程中不用担心安全等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桌面上提前铺桌布,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待正式准备好后,就可以给孩子自由的创作空间。而具体的制作过程是多样化的,可以利用气球与各种罐体的组合进行鼓的制作,亦或者是通过透明胶带与罐体组合,不同的材质制作的鼓声音也是不同的,制作成功后在罐体内填充各种材料,形成不同密度的空间,最终发出的声音也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材质的鼓面、不同密度的空间对声音的影响,深切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所在。
二、听一听
在幼儿园中,实际上已经经过前面的制作,完成了一些自制乐器的制作,无论是各种罐子、盆子组成的打击乐,亦或者是钢管、铁管做成的小风铃,装满沙子的小沙锤等等。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很多孩子都注意到了,例如在小沙锤的瓶子里,放上不同种类的豆子或米或面,产生的声音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一些孩子就会问,声音为什么是存在差异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在瓶子里,不同数量的物品放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也完全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了不同材质物品对于乐器的声音音色产生的影响。一会像流水,一会像石块碰撞,孩子们在音色的变化中,感受着不同乐器不同音色之间的区别,小朋友们快乐的把玩着不同材质的瓶子,享受着体验乐器的快乐。
三、玩一玩
通过结合音乐进行游戏活动的组织,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在游戏中享受音乐,打拍子、唱歌,孩子们都乐于通过游戏感受音乐。另一部分的孩子们也玩起了服饰类的表演游戏,而制作乐器的孩子们则担任起了乐队的职责,利用手上自制的乐器,为其他孩子们即兴演奏。虽然孩子们并不懂得如何利用乐器配合演奏,节奏感也谈不上好,但可以看得出来,每一个孩子都乐在其中,他们享受音乐,也享受为他人演奏的快乐,在这个过程里,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与其他朋友一起配合合作,也对于音乐、对于表演有了更深的喜爱。这样的过程是正常授课难以为孩子提供的,孩子们在自由的组织过程中,自我探索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自身探索与学习的过程里,孩子们获得了更大的快乐。
四、学一学
打击乐器是一种节奏感很强,节奏表现很直接的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幼儿会很轻易地通过打击乐器的节奏快慢,感受到不同的音乐产生,快一些、慢一些、力气大一些、力气小一些,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当孩子们发现节奏跟随着强弱变化产生的变化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感受音乐中的节奏,让孩子们在节奏之中进行乐器演奏。在这一阶段中,首先入手时可以通过一个先前孩子们喜欢的,接受度比较高的儿歌起步,通过演奏的过程,逐步加深孩子们对于音乐节奏变化的理解,在基本熟悉了乐曲后,可以慢慢通过划分声部、职责分工的方法,让孩子们适应并逐步愿意接受合作演奏,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们团队协作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孩子们会自行完成职责划分以及演奏声部的探讨,孩子们自由的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就能够成为一生受益的良好习惯。
五、如何养成幼儿乐器取放的好习惯
通常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通过计划训练的方式亦或者潜移默化影像的方式进行培养。在各种习惯中,一般来说优质的好习惯,都需要长期有计划性的培养训练来养成, 良好习惯贵在坚持。
1.不要害怕麻烦
这学期我们和孩子开展了畅响区的活动, 从敲敲打打游戏开始, 进行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 孩子们显得非常地感兴趣。一开始我心想, 25个小朋友, 人手一个乐器, 这时场面会显得比较乱, 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常规是非常麻烦的。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让孩子们在看指挥演奏乐器的方面下了功夫, 孩子们可以看我的手势变化做出反应。指导什么时候放下, 什么时候敲击, 都能做得较好。但我却忽略了孩子们自主取放整理乐器这一环节, 在第一节课, 为了避免混乱, 我请孩子围圈坐下后, 人手一个乐器,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 又比较枯燥;而在收拾整理的环节, 我也是让孩子逐一将琴、锤等放进箱子, 由于我没有组织好以及没有说明要求, 很多孩子挤上前争着放, 也出现了部分孩子将琴锤用力扔进箱子的现象。经过反思, 我觉得不能因为担心它出现混乱而避开这个过程, 针对这个问题, 在下次活动中, 我专门设计了一堂有关乐器取放整理的活动。
2.贵在坚持
通常来说,要对孩子进行习惯培养,是需要很长的周期。我创设了一个“小蜜蜂采蜜”的情景, 通过音乐带领孩子走圈, 在我的指导语下, 让孩子们有序地在音乐的节奏里采蜜 (拿琴锤) , 拿到琴锤后继续往前走圈。一开始, 情况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顺利, 场面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更乱, 但这一次我没有放弃, 我知道一个良好常规的养成不是这么容易, 在经过反复几次的实行与指导, 及每次进行乐器教学活动的坚持, 孩子们慢慢养成了取放乐器的好习惯, 并逐渐默化成不需再提要求的环节。孩子不再争先恐后, 脚步不紧不慢, 听着音乐很顺利地完成了取乐器的环节。同样地在收拾乐器的环节, 我也顺着故事情节让小蜜蜂把花蜜带回家, 孩子们听着音乐一边放乐器, 一边跟随我做律动放松, 井井有序。
3.让孩子懂得爱护乐器
在让孩子学会有秩序取放乐器时, 让孩子懂得要爱护乐器, 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个意识, 孩子们才能更好地去保护轻放乐器。我们要让孩子懂得乐器是我们的好朋友, 就像我们心爱的玩具一样, 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爱护它。
4.养成良好收拾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对一个人来说, 影响是终身的, 好的习惯, 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 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发展。从乐器取放收拾这个小细节来说, 不仅能让孩子更加有责任心, 也让孩子做事更加地有条理、有首尾。
我想, 常规的养成贵在坚持。而在学习一门乐器时, 学习专业技能技巧固然重要, 而养成良好的取放礼仪和懂得爱护乐器的好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习惯能够帮助人提高全方位的综合能力,使孩子一生受益, 并且取得成功。
在乐器的制作与学习的过程里,孩子们掌握了用自己的双手制作玩具、乐器的技能,也通过自己想办法收集材料、克服难点制作乐器而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加强了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同时在音乐训练里,孩子们用自己的乐器参与其中,热情也会相比平时高很多,同时音乐更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提高沟通理解能力的桥梁,在音乐演奏过程中,还提高了孩子热爱音乐、喜欢音乐的音乐素养,为孩子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是非常有趣味性,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崔媛 . 让幼儿养成乐器取放的好习惯[J].广州市烟墩路幼儿园,2014.
[2] 靳娟玲 . 幼儿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J]. 兰州新区第三幼儿园,2019.
[3]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
[4] 温家裔 . 浅谈幼儿园的自制乐器[J].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2021.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