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听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利用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陈燕
2023年“创新杯”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
浅谈民间听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利用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陈燕
【摘要】: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幼儿在学习中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幼儿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标准。然而游戏是幼儿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手段。民间听说游戏就是众多游戏中的一种,经过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发展,很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身体健康、交往能力和知识各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听说游戏 幼儿教育 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幼儿园中,游戏是促进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手段。游戏是幼儿童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
民间听说游戏就是众多游戏中的其中一种,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所谓民间游戏是指在民间各地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和时间的洗礼后,一直延续并传承到今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民间听说游戏发源于农村,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电子产物、电子游戏充斥着幼儿的生活与游戏,幼儿的语言、身体、交往能力等,却得不到很好地发展,而民间听说游戏经过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发展,很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身体健康、交往能力和知识各方面的发展。
同时,民间听说游戏在农村中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基础,使得农村幼儿园对游戏的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如教师和家长大部分都是从小在农村土生土长起来的,小时候都或多或少地玩过一些民间游戏,可以说,民间听说游戏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因此他们对于民间听说游戏还有着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感情,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基础。而孩子们也往往受到父辈们的影响,会玩几个简单的游戏,如《拍大麦》、《丢手绢》等。在今天的幼儿园里,民间听说游戏正以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对幼儿的教育仍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同样有推广的价值,需要我们对民间听说游戏进行传承,让它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我会说——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民间听说游戏对于促进和发展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因为它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语言表达环境。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个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一方面,可以提高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他们说话的胆量。在民间听说游戏中,幼儿处于放松的状态,心理上没有压力,可以大胆地说话;另一方面,在民间听说游戏中,有着丰富的“说”的材料,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促进了幼儿口语的发展。
民间听说游戏,以“听”和“说”为重点,它们相互结合,引导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来玩游戏,而且这些民间听说游戏都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谣或是优美的儿歌,儿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浅显、简短、易唱、节奏明快,非常适合幼儿学“说”,也备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听儿歌、诵儿歌是能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是其宣泄情绪和交流感情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感知、自我认识和外界的途径。因此民间听说游戏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方面,是它最大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的作用。如:《城门城门几丈高》、《拍大麦》、《丢手绢》、《顶锅盖》等等,都是需要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来游戏的。有些儿歌甚至还可以用方言来念,这样普通话和方言一起得到了发展。
当然,不是所有的民间听说游戏都是适合幼儿的,在选择一些科学、知识性、有教育意义的民间听说游戏后,还要再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年龄段的分类,因为各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挑选游戏内容时,就要“因材施教”。如:小班幼儿适合学说一些词语和短句,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就需要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在会说一些短句的基础上,学习将语言表述地较清楚、完整。因此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我园将收集来的各种民间听说游戏进行了分类。
如:《挑野菜》、《咕噜咕噜锤》、《荷花荷花几月开》等就适合大班年龄的幼儿;《种莲子》、《丢手绢》、《城门城门几丈高》等就比较适合中班年龄的幼儿;《请你猜猜在哪头》、《顶锅盖》、《拍大麦》等适合小班年龄的幼儿。分好类以后,老师就将这些民间听说游戏渗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时是在幼儿自主游戏的时候,有时是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进行。
二、我会做——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
民间听说游戏不仅仅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发展。巧妙地将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结合于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这些能力。这一类民间听说游戏需要在户外开展,在户外开展活动,可以使幼儿尽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沐浴充足的阳光,促使幼儿机体的健康成长。
如《丢手绢》这个游戏是一边念儿歌,一边围成一个圈做游戏的。少则几个幼儿,多则十几二十个幼儿都可以开展这样一个游戏。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唱丢手绢的儿歌,其中一个小朋友拿着手帕围着圆圈开始丢手绢,悄悄地将手帕丢在别的小朋友的身后,然后就开始跑,不让被丢到手帕的小朋友抓到,而被丢到的小朋友发现后要马上捡起手帕去追那个小朋友。如果被抓住或没有发现自己被丢了手帕,那就要到圆圈中间来表演一个节目。在这个玩的过程中,幼儿的走、跑等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也使幼儿的动作变得更加协调,反应更加灵敏。
又如《城门城门几丈高》(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大马、挎大刀、城门底下走一遭,问你吃枇杷还是吃杨梅。)也是一个集体游戏。这个游戏是经过改编的,我们结合乡土资源,将我们家乡的特产加入到游戏中,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更是让幼儿了解我们家乡的一些特产,以后等小朋友熟悉这个游戏了,又可以将其他的特产放进去。这个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上举搭城门,其他小朋友一边围成一个圆圈一边钻过城门,大家一起念儿歌。在念儿歌的时候,还加上了一些动作,如骑大马、挎大刀的动作,小朋友都是非常喜欢的。幼儿在开心的游戏中,走和钻的动作也得到了发展。
三、我会玩——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里几代人的疼爱,也因此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有的任性、有的霸道……致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偏低。然而民间听说游戏的规则却能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民间听说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富有儿童情趣的民间听说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多人合作或集体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
在游戏中,意见不统一,人数多了或是少了等等,都是幼儿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时孩子为了将这些充满诱惑的游戏进行下去,他们通过相互模仿、相互协调,进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也教育幼儿要平等待人,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克服任性、独享等不良习惯。
如:《请你猜猜在哪头》,这是小班的一个民间听说游戏,我们把它放在了小班的上学期。小班上学期,幼儿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总是不太适应,与其他幼儿的交往就更少了,因此,我们就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学会两两合作。大家一起念儿歌,做简单的动作,然后猜对方的黄豆藏在了哪个手里。在游戏中,小朋友学会了相互合作,也在问答中,与同伴有了简单的交流,慢慢增进了彼此的情感,在愉悦的情景中游戏。
公鸡头(手握拳拇指向上,伸出右手),
母鸡头(手握拳拇指向上,伸出左手),
黄豆黄豆在哪头?(两拳相对,两拇指点点头),
在这头(快速缩回再伸出右手),
在那头(快速缩回再伸出左手),
请你猜猜在哪头?(两手背在身后,交换或分放物品后,双手握拇指向上伸出。)。
为了更好地参与游戏,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慢慢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逐渐发展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四、我知道——促进幼儿知识的发展。
民间听说游戏中的童谣和儿歌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方法,开阔了幼儿的眼界、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幼儿快而好地接受知识。
如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
“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
“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
“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
“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
“四月不开几时开?”(五月开)
“五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
这首儿歌通过用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幼儿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了不少知识:懂得了月份的排列顺序,了解了荷花的开放时间,
如:《顶锅盖》的游戏,两个幼儿一起玩,一个幼儿手心朝下, 另一个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一起说“顶锅盖,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盖,呼---一口风,呼---两口风,呼---三口风”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炒的什么菜?”“炒韭菜”“西红柿炒鸡蛋”等等。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知道了很多的菜名,而且也了解了做菜的大致过程。
又如游戏《拍大麦》: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劈劈啪,啪啪劈,麦子香,麦子熟,磨面粉,做馒头(面包),馒头(面包)做给谁吃,做给宝宝吃。帮助幼儿了解制作馒头、面包要经历几道工序,首先要割麦,再把麦子拍下来,然后才是磨面粉做馒头、面包,最后香香的馒头做给宝宝吃。小朋友在感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知道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
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幼儿在这些民间游戏自由、轻松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其实民间听说游戏的作用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小朋友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爸爸妈妈在陪孩子玩的时候,也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又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民间听说游戏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又通过老师对民间游戏地收集、筛选、整理、分类、改编、创新、运用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对农村文化进一步地深入认识,一些根据家乡的实际创新、改编的听说游戏,更是激发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孩子们经过民间听说游戏的洗礼,各方面得到了发展,民间听说游戏正是幼儿的有效教育中的其中一个方面,它将是农村幼儿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农村的幼儿教育添砖加瓦。
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仅仅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教师在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中,切实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它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求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以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而合理开发与利用民间听说游戏,将其渗透在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或是集体教学,或是自由活动……都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的效果,是广大幼儿教师的最佳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每天多学一点,多反思一点,多改变一点,使幼儿教育的有效性能够得到落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