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拼搭游戏的实践研究 ——以小班“火车乐园”为例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金惠兰
2023年“创新杯”优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左上角注明)
幼儿园户外拼搭游戏的实践研究
——以小班“火车乐园”为例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金惠兰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老师们在先进教育理念的驱动下,带着幼儿园的支持,纷纷带领孩子们到真实、自然的户外环境中生活学习,展现孩子“获得真实体验、建构真实经验”的过程,赋予孩子在行动中学习的自主权和能力。这是我们遵循的儿童立场,也是课程所追寻的价值取向。下面我将结合小班“火车乐园”为例,来谈谈幼儿园户外拼搭游戏的实践研究。
一、户外拼搭游戏开展的前提准备
(一)课程理念的支撑
教师结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借鉴高宽课程模式,以公办园小班幼儿为主要对象,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主动学习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系列关键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计划、工作和回顾为游戏的基本组织形式,旨在萌发幼儿对周围的自然与社会具有高度的热情和广泛的兴趣。基于“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这一基本理念,幼儿在成人的支持、引导和帮助下,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索时,学习效果最佳。
(二)为幼儿游戏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材料,打造户外拼搭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以小班户外拼搭游戏为例,材料的搜集、使用,环境的打造主要经历了以下三步骤。
1.调动多方资源,搜集材料,支持幼儿的畅想。
根据关键词“自然材料”“拼拼搭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联想各种材料。材料的搜集,一方面利用园所内的资源进行搜集,如石头、树叶等;另一方面在家长群说明缘由,罗列出需要搜集的材料和数量,绘制成《小2班户外拼搭材料搜集录》,幼儿在家长的支持下自主选择搜集材料、填写表格。
2.试玩材料,筛选丰富而适宜的材料。
通过幼儿试玩材料,教师发现有些材料太过细小或容易损坏,或整理不便;材料框上没有标识,幼儿整理不便;拼搭材料存放在户外,有些纸板材料遇到下雨天就潮湿不能用。为此,教师带领幼儿筛选、增添结实耐用且适于存放户外的可用于拼搭的材料(如木板、长树枝、扁石头、砖块、木块、竹筛子、木桩等);舍弃过于细小或容易损害的材料;每个材料框上都贴有对应的图片标识,提示幼儿将材料物归原处。
3.打造温馨、丰富的户外拼搭游戏环境。
教师废物利用旧柜子、旧桌椅、轮胎,划分户外拼搭游戏的区中区,包括地面拼搭区、桌面创作区、窗口售卖区、休息区,以此来支持幼儿多种操作形式;增添防水桌布、户外拼搭标牌、可用于夹幼儿精彩游戏过程照片的挂饰,打造温馨的户外拼搭游戏环境;帮助幼儿制定户外拼搭游戏公约,包括材料的正确使用、取放方法等,将公约以书本翻页的形式呈现在户外拼搭区,力求打造温馨有效的户外拼搭游戏环境。
二、户外拼搭游戏的实践
(一)链接《指南》,以关键经验为线索,明晰幼儿发展方向
面对刚入园不久的小班新生,以及全新的户外拼搭游戏,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教师梳理出适合小班幼儿在创作栏的关键经验,让教师心中有底气。
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教师结合《指南》最先梳理出与规则、安全有关的关键经验,设置对应的课程内容,以多种形式落实规则,保障幼儿游戏安全。后期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发展,不断丰富和调整关键经验,逐渐形成小班户外拼搭游戏的脉络图和关键经验脉络图。
(二)观察、分析辨别群体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确定游戏主题“火车乐园”
在户外拼搭游戏的前期开展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与材料碰撞出了各种“火花”,如欣妍的《大树》、琦琦的《松果熊》、睿睿的《双层蛋糕》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不难发现幼儿的创意有时效性的长短之分,有的创意出现过一次后,就再也没出现了;也有的创意从一个孩子引发了一群孩子的参与,如琛琛搭建的果树,玥玥搭建的火车轨道,每次游戏都有一群孩子们在创造性的重复拼搭。(如图一、图二)
图一:《果树》 图二:《火车轨道》
可见,小2班幼儿的群体兴趣是“火车轨道”和“树”。其原因或与小2班的班级主题环境是可爱的小火车有关;或与上一个主题是“秋叶与果香”有关,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户外拼搭游戏的第一个主题次“当秋遇见轨道”。后期追随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发展,还陆续生成了次主题“好玩的火车乐园”、“火车乐园礼品屋”,最终将户外拼搭游戏连贯打造成一个整体的“火车乐园”项目。
(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促进幼儿游戏发展
在确定游戏主题后,教师观察幼儿游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通过调查、查阅、实地体验、尝试操作、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学习,让幼儿尝试解决问题,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促进幼儿游戏发展。
以火车轨道为例,小2班幼儿开始的火车轨道是单线条的,用小木棒按照首尾连接的方法来延长火车轨道。有幼儿说自己见过真的火车轨道。真实的火车轨道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资料、照片等,在交流共享中,幼儿发现火车轨道有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之分,发现轨道中的两条线是直直的、平平的,在《寻找生活中的平行》和《拼搭平行的火车轨道》中进一步丰富了对“平行”的认知,拓宽了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也提高了幼儿表现火车轨道的游戏水平。
(四)将“计划、工作、回顾”落实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游戏体验
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为中心的特点,玩着玩着人就离开了或是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喜欢独自玩游戏。教师将“计划、工作、回顾”落实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也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共玩的喜悦之情。
户外拼搭游戏的具体做法:1.游戏前,引导小2班幼儿集体参与、制定计划,包括主题内容、分工插卡的内容与规则,让每位幼儿清楚要去哪里做什么。2.游戏中,幼儿自由、自主、愉快的工作。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插卡、工作,保证能观察到每一位幼儿的游戏,保证幼儿有需要时,能得到最及时的指导与帮助。3.游戏后,组织全体幼儿玩开火车游戏,让幼儿一边参观户外拼搭作品,一边在看看、说说、玩玩中回顾游戏过程,加强游戏体验。
《回顾:开火车参观火车乐园》 《回顾:小火车在轨道上试开》 《回顾:好玩的跷跷板》
(五)教师介入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时应有目标意识
《指南》中明确指出:教师介入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时应有目标意识。例如:《创意拼搭人》的缘起是熳熳和欣妍把所有材料都堆在一起,并愉快地命名为“妖怪”。《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教师蹲下身,问旁边的幼儿:“好看吗?”“嗯,乱乱的看不出是什么。”“我们来拼好看的人吧!”不断提问,引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做人的头呢?”“请你帮我去找找什么材料可以做头发呢?”一步一步吸引幼儿们参与游戏。开始是教师启发、指导幼儿拼搭,然后幼儿尝试独立拼搭,最后幼儿在教师地鼓励下向全班幼儿分享了创意拼搭人。感兴趣的幼儿经常拼搭人,非常有创意,例如:欣妍、熳熳合作拼搭的《爸爸妈妈和宝宝》,艺晗《有胡子的爸爸》,诗晨《穿秋裤的人》、辰瑞《穿皮草的人》等。
三、户外拼搭游戏的价值与反思
(一)幼儿的收获
暖暖的阳光下,幼儿或站或蹲或坐,自由参与制作、拼搭,合力完成一幅美丽的作品,让每个孩子都体验着身心愉快的情感。户外拼搭游戏成为幼儿最喜欢的乐园,从一小部分人会玩,到每个人都会玩;从无意识的各玩各的,到开始有意识的和同伴共玩;从一小部分人的喜悦之情到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情,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幼儿展露出内在的兴趣、好奇心、创造力等品质。相信这样的心智习惯会让幼儿终身受益无穷。
(二)教师的收获
面对一穷二白的全新的户外拼搭游戏,教师凭借强有力地理论支撑,坚定地站稳幼儿立场;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打造户外拼搭游戏环境;通过合理的游戏课程设置、创新的组织形式、有效的支持策略,一步一步吸引幼儿的兴趣、打开幼儿的思路、提高幼儿的发展、加强幼儿的体验,让教师的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也让师幼关系更加和谐,还让家长更信任教师,甚至有家长直言不讳地说:“学校生活太精彩了。我都舍不得让孩子请假。”
走在教育的途中,做一个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善于支持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老师,是幸福又快乐的。以小2班“火车乐园”为例的幼儿园户外拼搭游戏虽已随着学期结束而暂告一段落,但是“现场、真实、自然、发展”的课程理念逐渐清晰和明朗,期待与孩子们的下一场“学习旅行”。
参考文献:
[1]张敏谊,张晨晖,郑艳,李雅静等译.《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学习选择最佳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