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频道>特色活动>详细内容

《透视幼儿心理世界》有感 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金康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0 15:34:58 浏览次数: 【字体:

“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透视幼儿心理世界》有感

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金康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年幼儿童没有是非感,他还生活在观念之外。事实上,我们并不认为他很坏或很邪恶,而只是认为他挺调皮的,他的行为很幼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他很调皮、他内向、她比较乖巧……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孩子的性格或者是行为都可以用理论来解释。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教育心理学博士冯夏婷的著作《透视幼儿心理世界》。这本书主要是从儿童的视角看待世界。本书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幼儿是怎样认识世界的?第二部分,幼儿是怎样感受世界的?第三部分,幼儿是怎样应对世界的?每个部分都会举一些生活中孩子的事例,通过作者分析结合心理学家的理论补充,给予幼儿教师比较实际的落地方法。在书本中,作者一再强调,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应该科学系统的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再与幼儿进一步交流。这本书是非常值得幼儿园老师翻阅的。我发现书本中介绍的事例,在和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的确有发生。比如部分孩子撒谎或者有的孩子特立独行,不合群等等。怎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遇到这样的情况,幼儿园教师该怎么做呢?他们的家长又该怎么做呢?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说,我们要观察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我们也要感受幼儿的世界。比如在工作中,我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欣欣带来了一个很漂亮的芭比娃娃,陌陌说你这个芭比娃娃可真漂亮呀,但是我家里有很多很多的芭比娃娃!而事实上,陌陌家里并没有这么多的芭比娃娃。欣欣说:她骗人!是个坏人,我再也不要跟她一起玩了。孩子们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视时,通常认为喜羊羊是好的,灰太狼是坏人,幼儿会把所有人简单粗暴的划分为好人或者是坏人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子的。类似于这样的撒谎行为,非黑即白的道德逻辑,我们该怎样理解这样的行为呢?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科学系统的了解孩子的思维特点和道德判断力,从心底里接受幼儿非黑既白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小心呵护孩子的纯真质朴,避免因为不耐烦或者不理解而给孩子造成伤害。在生活中,我们应丰富标签是榜样的形象。比如说当灰太狼,为了小灰灰放弃吃羊的计划,我们可以试试来一句:“看!灰太狼除了是羊村的敌人,也是一位让人感动的父亲啊!”在一次次的熏陶下,孩子们就不会把所有人分为好人或者是坏人了,他们的情商发展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促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把话说的太绝对孩子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他们的困惑很多时候来自于老师、妈妈言辞的前后不一致。幼儿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定非得所有人必须这样的命令式居士应该以和孩子平等的身份一起商量,做出班级的公约,减少和孩子的冲突,巧妙避免非黑即白的尴尬。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试着运用启发式教育,试着学习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不直接回答幼儿的质疑,而是使用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一步一步把幼儿的矛盾解析出来。光靠幼儿园教师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与家园合作,把孩子身心发展规律,道德判断逻辑向家长简单介绍,避免父母树立负面形象同时也建议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这是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爸爸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也会主动服从父母的教育指导这样的父母并不缺少应有的温情,他们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道德判断上表现的更为自信和不会过分偏执刻板。
   当成人在应付不了纷杂的需求,把握不好生活方向时,倒是可以看看儿童是怎样认识世界的,怎样对世界充满正义感、使命感,怎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家人满怀信任,不要低估了这些小人儿,他们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貌相的哲学家啊!正如老子所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