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频道>特色活动>详细内容

读叶圣陶作品有感 马宇晴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0 16:00:57 浏览次数: 【字体:

读叶圣陶作品有感

马宇晴

初识叶圣陶先生,是在小学,那时候写作文都要用的名言警句是我对叶先生的初印象。后来,年岁渐长,才知道一句话根本概括不了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叶先生说过,“一个人总得对世间做一点儿事,世间固然像大海,可是每个人应该给大海添上自己的一勺水。”名为叶圣陶的这勺水却冲出了一片大浪潮。

我印象中一直觉得,搞教育的叶先生的作品是美好而又可爱的,直到我重读了《稻草人》。因为泪点很低,我不爱读伤春悲秋和家国情怀,前者是根本无需介怀的芝麻绿豆,后者是压得人无法喘息的沉重镣铐,都不是很对我这种信奉及时行乐的人的胃口。

《稻草人》这则童话我很小的时候就曾经看过,对他的记忆保留在了一个插在庄稼地里的用来驱赶麻雀的稻草人。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可读完全文,心头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无能为力的稻草人形象一直挥之不去,可怜的老妇人的哭嚎声也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也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小时候只以为稻草人悲伤的只是自己和他人的无奈命运,现在读来才知道那种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痛心。

明明是一则童话,有着灰色人生的缩影。他同情被剥削的底层人民,又为他们的遭遇所不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将当时的社会现状投射进这一则短短的故事之中。正如他自己所说,“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苦胜于哀乐两忘。”

正如鲁迅先生发出的“救救孩子”的呼喊一样,叶先生也将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大抵这也是他投身儿童文学创作的缘由罢。

叶老一生以当编辑为荣,曾对人说过:“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

叶老觉得,当教员影响的人数毕竟有限,但自己当了编辑以后,就可以把整个读者群体都作为学生,把整个中国都作为课堂,来灌输自己的教育理念。

最近在翻看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章不长,但能从他人眼中发现生平简介和作品中看不到的叶老,也是颇有趣味的。作者记述了与叶老交往中的一些事儿,切切实实地让我感觉到作者所说的“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叶老说过,“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回顾叶老生平,93年的漫长生涯恰恰验证了这句话,正因为有叶老这样一位教育路上的先锋者的引领,才让我等后辈们有动力为了教育事业正自身、务其事,成为孩子路上指明方向的引路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