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频道>特色活动>详细内容

互动,无处不在 ——《有力的师幼互动》读后感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穆小红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10 16:01:22 浏览次数: 【字体:

互动,无处不在

——《有力的师幼互动》读后感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穆小红

炎炎夏日捧起来自[美]埃米·L.多姆布罗(Amy LauraDombro)、(朱迪·贾布朗)Judy Jablon 著,有王连江等译的《有力的师幼互动》。此书让我有了一定的职业的认同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与幼儿互动,但并非所有的互动都是积极有效的。本书作为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的经典读物,理论中都带着实际的案例,可以更好的理解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倡把幼儿园日常互动变成“有力的互动”,“互动”概念和价值更清晰明了,强调关注集体中的个别幼儿,指出教师应通过与幼儿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交流,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互动”场景的准备性。

此书最明显的是“到场”这个词语。我的理解是我们要让互动有效,必须到场和幼儿、环境建立联系。这个环境是和幼儿有关的场景,既教师要调整自己的心情和状态,关注幼儿的真实现状,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包含活动需要的物质材料以及提问方式等等,这是教师和幼儿互动的基础。如我计划小4班执教一节公开活动,就提前去班级有准备的互动。虽然日常我们也有些接触,但大部分孩子我都不了解,所以我们的互动就从简单的问候介绍开始,小4班的孩子特别专注,每一个孩子我都暗示他独立说出自己的姓名,然后我就带领其他孩子和他问好,孩子们都特别开心,特别是奕辰宝宝,我和每个孩子问候后,他都要一边鼓掌一边发出独特的笑声,也感染了一部分其他宝宝,氛围是非常温馨和谐。我也向孩子们表示,小朋友太多了,我可能一下子记不住名字,怎么办?很多孩子都表示不要紧。导致放学的时候,有的孩子看到我就会主动说“穆老师,我是某某。”“穆老师,你还记得我是谁吗?”…这些看似表面的互动我觉得有利于我们建立关系也有助于在集体活动中更深入的互动

、“互动”理解的层次性

我觉得和幼儿互动,简单的建立联系只是基础,要在此基础上要去观察幼儿,让幼儿感受到你在关注他,从关注他的言行表现,到关注他的兴趣爱好,关注他的需求发展,层层深入,这才是“有力”的互动,这可以让幼儿对师幼互动产生安全感,也能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到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互动也从表面观察到深入适应。我在小4班执教《小班语言:下雨的时候》,故事的发展脉络,我基本是先让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理解,不管幼儿说出什么都给予积极肯定,在借助画意的基础抛出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如当幼儿发现并能讲述下雨的画面后,我就追问“下雨了,猜猜小白兔会想什么办法不让自己淋湿呢?”幼儿出现了“穿雨衣”“撑雨伞”等和现实相联系的语言信息,这些都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体现,更主要的他们对教师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能主动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有了基本的信任,就会有信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很尊重我,也就自然而然的和教师建立起联系,而接下来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这种联系,教师要随时注意并调整自己,要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主持,需要借助具体的事件进行链接,如当某个幼儿再次举手发言后,我和他的互动不仅仅停留在本次发言的互动上,还链接之前的表现,如“这次活动你已经第二次大胆发言了,很勇敢!”让孩子切实感受到教师的注意和尊重,从而和幼儿建立联系,提高有效的师幼互动。

和幼儿的故事“互动”很快就结束了,但活动后的“互动”并未停止,我通过设置“下雨了,如果想去外面玩该怎么办?”“下雨了,我们可以玩什么?”等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通过和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交流,并联系家长适当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一起尊重、关心、支持幼儿,让“互动”无处不在,真正的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和经验生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