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朱荻
读书笔记《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朱荻
虽然说是好书推荐,但是我相信不会有哪一位幼师是不熟悉这本书的,之所以推荐它,是因为书中的一些日常案例和教育主张都能让我深有感触。在瑞吉欧的教育主张中,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对待孩子的 “工作”,让他们感知“教师认为重要之事”,要帮助儿童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要鼓励儿童同伴相互交流、共同活动、共同建构知识。
教师在幼儿的教育中扮演着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要充分尊重幼儿,就要给予幼儿探索表达的空间。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多多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内在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要相互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水平,提高组织活动和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向儿童展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解决策略,满足孩子们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
书中有一个案例让我看了很有感触:戴安娜幼儿园开辟了3岁孩子的活动区域。在活动区域里,教师准备了色彩温馨的有吸引力的积木、管子和其他可爱的建筑材料。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发现一只虫子从积木上爬过来,教师没有中断虫子的爬行,而是按照孩子们的兴趣,让它发展为多个小组的儿童合作解决的问题。
在看到这个案例的同时,我不禁在心中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呢?想了一会儿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的第一反应直接就是赶走或者打死这只虫子,而且在看到这个案例之前,我甚至都没想到过一只“可怕”的小虫还可以生成这样一个新颖的、有趣的、甚至能够延伸拓展的活动。因为我本身是个比较害怕虫子的人,便自作主张的觉得孩子们也是害怕的,所以我的“赶走小虫的”第一反应不仅没有抓住教育契机,也遏止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作为老师的我给孩子们传递的信息是:虫子是需要消灭,不该对它产生兴趣。想到这里,我十分佩服这位老师的教育机智,不过试想一下我是个对于昆虫有着无比热爱的老师的话,我也一定会努力引导孩子们去对昆虫产生兴趣。所以说,孩子兴趣点的培养,或许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的引导。
世界在儿童眼里充满了未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奇妙的事物,而方法可能是看、是听、是闻、是触摸……但是,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他们会用什么“手段”来探索和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可能性。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让他们不遵循我们成人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有时甚至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尊重他们的好奇好问,尊重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作为前提,才能走近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考,确保给予一些较为正确的帮助和教育。如果我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地判断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是一个教育的“侩子手”,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抹杀他们的好奇心与对万事万物的热情。所以,这个小小的案例教会了我尊重幼儿,多观察、倾听幼儿我们才可能更明白“儿童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想要了解幼儿,就必须“成为幼儿”。